close

農曆七月對於以前嘉義市的小孩子而言,是個讓人又期待又害怕的月份,

農曆七月一日一到,讓以前是小孩子的我,腦海中想像著的畫面是

一個陰森森而沈重的巨門打開之後,許多張牙舞爪、青面獠牙、奇形怪狀的鬼怪紛紛出籠

個個飢渴的張著血盆大口,齒頰流著口水,似乎要到人間好好大肆破壞一番

小時候的我每當想到這個畫面,就會感到莫名的害怕,但矛盾的是我又很愛看鬼片

尤其民國七十年代,可說是香港殭屍片最輝煌盛行的年代,各種類型的殭屍都有,

以現代的角度來看,當時的殭屍電影實在很假而且很多搞笑且不太合邏輯的情節,

不過這些殭屍電影應該是五、六、七年級生最珍貴的觀影回憶。

然而幸運的是我是嘉義市人,我比其他地區的小孩擁有更珍貴而獨特的鬼月回憶

這就是我這篇文章主要要記錄的回憶-------------嘉義市中元普渡!

 

 

在臺灣各地的傳統習俗,農曆七月初一、初十五和最後一天,都要準備豐盛的祭品,犒賞這些好兄弟

而通常在初十五也就是中元節這天,會準備比平常更豐盛的祭品,

因此許多小孩子最期待的就是這一天,拜完之後,就會有許多餅乾、飲料可以吃

但是對於嘉義市的小孩子而言,這只是其中的一部份而已!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不知是誰訂下的規矩,嘉義市的中元普渡從農曆初一到初三十

各鄰、里會輪流舉辦普渡儀式,而且還會有流水席! 因此一些人面廣、交際多的人可從初一吃到初三十!

小時候我們都把這個叫做大拜拜,家裡是做生意的,每個月初二、十六都要拜拜

平常拜拜的祭品大概都只需一個供桌,有時頂多兩個就好,但大拜拜就不同了!

至少要三個供桌,而且還是吃流水席用的大紅色圓桌,從屋子裡擺到屋子外去呢!

 

在農曆七月快到時,媽媽會帶我們幾個小孩一起去傳統市場、傳統超市以及後來才出現的大賣場

媽媽會跟我們說去挑自己要吃的餅乾、飲料,有時挑不夠,還會叫我們再多挑幾樣,真的超開心!

這樣就滿足了嗎? NO ! !     而這只是揭開序幕而已!

我家大拜拜的日子在農曆初十五這一天,所以剛好中元節、吃流水席是同一天

這一天,大人們很忙,尤其家裡開店,除了要忙大拜拜,還要送貨、做生意,

我們這些小孩也很識相的會努力當爸媽的左右手,擺祭品、點香、燒金紙、收拾之類的

想到拜完之後有這麼多餅乾、飲料,哪還敢造次?!

記得中元普渡的供桌上都會插兩面像令旗的東西,上面寫的都是爸爸和哥哥的名字

我常常會問爸媽什麼時候才能寫我的名字在上面,感覺寫上自己的名字,插在供桌上很威風的樣子!

後來才知道只能寫爸爸跟家中長男的名字,所以我的名字是不可能出現在上頭的

不過等我瞭解這個道理之後,我已經到了不期待這種威風的年紀了....................

 

當時家裡門前除了供桌、祭品以及一大袋的紙錢之外,還會放一個大型的的鋁製大浴盆

這是用來裝飲料的,當然不是把飲料打開倒進去,

 

要等!

 

等什麼?

 

等賣冰塊的來!

 

農曆七月,賣冰塊的店家會開著冷凍小貨車,開到輪到的鄰里,挨家挨戶的問要不要冰塊

付了錢,店員就會把兩三塊的比磚頭還大的冰塊放到大浴盆裡面,然後加水進去,再把飲料放進去!

然後我們小孩子就開始玩起冰水來了 XD               這是晚上吃流水席時不可或缺的冰飲區啊!

除了我們愛喝黑松汽水、沙士、蘋果西打,晚上還有老爸的玻璃瓶裝台啤,

滿滿的一大盆,甚至兩大盆,超過癮!

 

通常下午四點左右,紙錢就會全部燒完,整個祭拜儀式就會接近尾聲,

供桌前會放一個臉盆,上面斜放一炷香,蓋一條毛巾,家裡每個人都要輪流去用毛巾擦臉,整個儀式就算完成了

這時候就要開始幫忙把一大堆的祭品收拾好,幫忙洗碗盤、收桌椅

收拾好之後,我們小孩子這時可以吃一包餅乾,但不能吃太多,因為晚上還有重頭戲----流水席

 

流水席的前置作業不能馬虎,請客名單得好好斟酌思考,

該請誰?誰不要?要辦幾桌?夠不夠? 有時媽媽也會問我們有沒有要找同學來吃

然後在吃流水席前幾天,外燴公司就會把紅色的大圓桌和椅子分送到各家各戶

國小的時候,印象中好像有找一兩個班上的死黨來家裡吃,哥哥、姊姊也是,

所以大人們大概就兩桌、我們小孩子一桌,在家門前,大馬路旁,這個夜晚,大家熱熱鬧鬧的吃一番!

我升上國中之後,我還請過三、四個國中同學一起來吃,大人划酒拳,我們划黑白切、數字拳

當時我們最愛吃的就是(假)魚翅羹,也就是我們自己俗稱的"第二道菜"

因為這道菜都是第二道,配飯、單吃都很好吃。還有後面的貢丸湯,我會串滿整支筷子,大快朵頤一番!

當然還有最後的冰品!通常吃到這邊,已經晚上八點多、九點,同學們差不多都要回家

不過爸媽的朋友可沒那麼早結束,通常都會吃吃喝喝到將近十點左右才結束

 你以為就結束了?錯! 別忘記明天的王家,後天的李家、大後天的陳家,還有下禮拜三的林家.......

 

民國七十年代,臺灣經濟大起飛,加上飲食衛生習慣仍未改變,農曆七月的嘉義市夜晚非常熱鬧

每天每夜,在不同的地區都可以看到一大堆人在家門口吃流水席,忙碌的外燴廚師忙進忙出

小孩子的嬉鬧聲、叔叔伯伯划酒拳的吆喝聲、三姑六婆們吱吱喳喳的聊八卦

農曆七月,每天、每晚,在嘉義市不同區域,輪流播出,經濟之繁榮,可見一斑!

 

不過這樣繁榮喧嘩的榮景在民國八十年代慢慢的進入衰退期.....

那時經濟狀況已不再那樣繁榮,中小企業逐漸萎縮,家裡的經濟也開始走下坡

此外,國人飲食衛生的觀念也已經萌芽,那種大家圍一桌、吃同一鍋、同一盤的飲食習慣已經開始讓大家反省

所以慢慢的從我有印象以來,辦兩桌、辦三桌、辦三桌......辦兩桌、辦兩桌、辦一桌、要辦嗎?

漸漸的,這種風氣越來越衰退,在農曆七月,嘉義市的晚上已不再那樣喧鬧

八十年代中期以後,大概五戶還有兩戶左右會辦流水席,八十年代後期,十戶大概只有一戶會辦

現在,還有嗎?

 

這樣的繁榮光景已經不復見,但這是身為嘉義市的小孩們最獨特也最珍貴的回憶,

趁著自己腦袋還沒衰退得太嚴重之前,趕緊將片片回憶從腦海裡面打撈上岸,

用拙劣的文字將這些過往的回憶記錄下來。

 

農曆七月,這就是特別的嘉義市,嘉義市的特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